长治锦绣坊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凭借传

01长治民俗文化的依托和来源

长治地区的民俗文化,属于黄土高原文化,这种民俗文化依托于黄土高原,西迄河西走廊,东抵太行山脉,北界万里长城,南限秦岭太白山。此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宋朝以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这里历史悠久,主体民族为汉族,传统经济类型是农耕。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留给这里大量的物质文化景观,今陕西省被称为“地下文物博物馆”,山西省被称作“地上文物博物馆”。这里的民风热情、朴实,艺术风格高亢激越。

民风热情、朴实,艺术风格高亢激越

02具有北方特色的文化工坊——长治市潞州区锦绣坊,一起实地探访

近年来,长治市潞州区锦绣坊作为“公司+农户”的企业,不断吸收长治周边乡村民间艺人,以“家庭工厂”模式制作民间工艺品,凭借着传统技艺传承着民俗文化。

今天我们来到了非常具有长治地区民俗特色的文化工坊——长治市潞州区锦绣坊,一起看看长治的民俗工坊现在发展的境况如何?

凭借传统技艺传承民俗文化

当日下午,我们走进锦绣坊制作室,就被琳琅满目的牛年布艺吉祥物所吸引,别看它们个头不大,但是制作技艺十分繁复,以颜色鲜亮的大花布为原材料,融入长治本土非遗元素,经过裁剪、填充、缝绣等10多道工序,才可制成一只憨态可掬的“福牛”。

工坊工作人员认真的学习交流,提高技艺

03传统技艺不断改良,也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大家现在看到的产品,已经是我们多次改良后的精品,尤其是我们将牛角和牛鼻设计得更立体,更加凸显吉祥物的神韵。”据锦绣坊负责人、上党女红省级非遗传承人张建旺介绍,从每年的农历九月开始,锦绣坊就进入制作十二生肖吉祥物旺季,本周他们刚完成港澳台地区的多件订单,目前正在赶制内蒙古、福建、四川等地订单。我们也看到这里的员工正在赶制“福牛”“花牛”等生肖吉祥物。眼下,新年将至,该公司的订单不断,产品热销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地区。

长治市潞州区锦绣坊艺术品有限公司在制作传统布老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了布香包、十二生肖、百家姓系列挂件等多种产品。这些手工艺品均以中国丝绸、锦缎为主材料,经过张建旺精巧的设计,再由乡村农家妇女一双双巧手制成,具有极强的民俗情趣和传统意味,成为市场上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伴手礼。

足不出户实现守着娃、绣着花、养着家

春节临近,锦绣坊除了有“福牛”“花牛”亮相外,还制作了精巧的三十多种牛年吉祥物挂件,在秉承传统格调与乡土特色的同时,体现出喜乐祥和的民俗氛围。“另外,我们还制作了文创产品‘醒狮’,并在长治万达广场设有精品专区,这些产品非常受大家欢迎,每日销售额倍增。”张建旺说,眼下他们还将布艺半成品送到家庭困难的妇女家里,让她们足不出户实现“守着娃、绣着花、养着家”的愿望,这样既实现了产业的规模发展,同时也给村民们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04这样的企业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值得鼓励

每当看到这样具有民俗特色的企业,我们都感到非常的欣慰,正是有他们的坚持和付出,才让这些具有长治民俗特色的产品和文化,在世界上得到传播。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市场越广阔,就越需要产品具有较高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这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要求,而民俗产品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这种特色形成了很独特的文化符号,民俗产品就是这种文化符号的载体之一,让广大顾客一看到这样的产品,就能想到是哪一地区的文化。

促进群众脱贫增收,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技艺,扶持培养文化人才,“非遗+扶贫”的新模式,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目前,长治市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推广、营销非遗资源,让非遗产品“走出深闺有人识”,为全市脱贫攻坚注入新活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48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