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新华日报」
导读
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各地不断探索“艺术+”实现路径:有的孵化本土艺术家团队;有的推动艺术与旅游融合;有的打造文创品牌……艺术唤醒了乡村、点亮了田野,让乡村振兴的打开方式有深度有温度。本报梳理了一些地方的个性化做法,希冀对大家有所启迪。
四坪村一角
01
福建四坪村
借他人慧眼,让身边“宝贝”价值变现
没钱没人才也没地理优势的山区村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福建屏南县熙岭乡四坪村走出了艺术赋能的新路子。
四坪村过去因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成了空心村,原有村民六百多人,近年来只剩几十人留守。
年,画家林正碌来屏南采风。震惊于四坪村的古建筑等文化瑰宝,为了实现乡村公益艺术教育的梦想,他决定留下来,动员村里的留守妇女、老人、儿童,跟他免费学画。
林正碌引导村民们观察世界,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样画就怎样画。他想引导村民们通过画画,发现世界、发现自己,点燃文艺的燎原星火。
从刚开始害羞躲在家里画,到每天坐到村里雨廊画给游人看,耄耋老人高金美两年卖出了多幅作品。画架既是艺术的承载,也成了她创业的“铺子”。
90后村民沈明辉拿起画笔后觉得,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难,其作品甚至参加了法国里昂双年展。在四坪村,像沈明辉这样的农民“艺术家”还有很多。他们画出了家乡之美,再通过“线下+线上”将画卖出去,有些人月增收数千甚至上万元。
年,在林正碌指导下,四坪村党组织带着村民兴修雨廊、引水成瀑、修缮古宅、整治村貌,渐渐地,这座空心古村再绽风华,被誉为“福建最美园林式古村”。老宅、农具、传统生产生活形态,成了宝贵的艺术资源。
现在,当地成立了古村文创产业指挥部,编制“一村一品”规划,杜绝“大修大建”“堆盆景”等景区式做法,确保文创“文”字在先。
古村落要持续火下去,留住懂艺术的“新村民”十分重要。四坪村以村委会为主体,建立中介平台,统一流转旧民居。低租金、15年长租期,使得“新村民”敢投入、舍得投入。同时,创新探索“‘新村民’出资、驻创艺术团队设计、村委会代建”的古村修缮模式,确保“修旧如旧”“一屋一特”,村里聘用本地工匠,既传承了传统工艺,又实现了村民增收,最终由“新村民”、村干部、专家共同验收,实现了古村文创和乡村建设的双赢。
年,屏南县乡村振兴研究院在四坪村成立,同步引进了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爱故乡计划等知名乡建艺术品牌,并组织乡贤、村民成立了爱故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许多城市艺术青年来到村里“认领”老屋,开起音乐酒吧、工艺品店、特色民宿……古老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刘子)
编辑点评:乡村价值的“再发现”对于乡村振兴十分重要。善于借用外来艺术家的“慧眼”,深度发掘乡村人文、生态价值,就能构建吸引更多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的“强磁场”。这是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定汪村村民周书情展示手工作品。
02
贵州定汪村
与“师父”牵手,给农民植入“艺术基因”
把大字不识的村民变成艺术家,总共要几步?浙江省宁海县葛家村的党员干部们在贵州大山里找到了答案。
贵州省晴隆县光照镇定汪村布依族村民王志兰就是一个“速成”艺术家。只用了一年时间,她做的手工艺品就登陆晴隆融合设计乡村艺术节。定汪村如今已是晴隆县有名的“艺术村”。
年,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带队进驻浙江省宁海县葛家村,用8个月时间,和葛家村村民们一起,以随处可见的石头、毛竹、废弃瓦片,打造了一个“艺术网红村”。
“我们村山美水美人美,不知你们的发展模式能不能复制过来?”定汪村向葛家村发出了“拜师函”。
年8月15日,葛家村派了13位村干部、党员代表担任“艺术课老师”,丛志强担任“艺术顾问”,来到定汪村开启“援梦”计划。
“啥是艺术?艺术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可接近的和容易理解的事,让大家日子越过越好!”葛家村来的“村民老师”葛万永给定汪村民们描述了葛家村改造前后的变化,“我们能做起来,定汪怎么不行?”
根据定汪村的实际,一个“三步走”的改造方案很快出炉:第一步,村民分组清洁环境、治理村容;第二步,老师们手把手教文创知识;第三步,让村民自己干,把艺术改造的常态化机制建起来。“领着村民搞艺术,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理念,自己做主改造家园。”葛万永说。
“刚来时,村民不相信我们,我们就带头干。”葛万永回忆说,他们从清理垃圾,到帮助村民设计美丽庭院,再到网络直播工艺品,定汪村民从冷眼旁观到踊跃参与,心里的艺术之火被点燃。村民罗昌鸿用一块废弃的门板做成了一块门匾,问他做什么用,他神神秘秘地说,“保密!”
相比男子而言,心灵手巧的妇女无疑有天然优势。葛家村人带来的一只小手工布偶,引起定汪布依族妇女的兴趣。“玩偶绣上布依族图案,似乎更好看呢!”村里由此建起了“织梦坊”,推出一批布依族文创产品,布艺刺绣、手工发夹……
有了艺术产品,还得卖出深山“变现”。一张桌子、一根木棍支架、一部手机,罗随妹成为定汪村史上第一位“带货主播”。第一次直播成绩惊人:开播一小时,在线人数10万人,收入元,“家门口的艺术改造,不仅让山村美了,更让山村富了。”罗随妹说。
今年,丛志强和葛家村艺术团队再到定汪村“走亲戚”。
葛家村的葛诗富问“徒弟”罗昌鸿,“去年你拿旧门板改的门匾上,究竟题了啥字?”“未来书院。”原来,早早辍学的罗昌鸿很羡慕有文化的生活。他把自家农房改成了书院,摆满了各类书籍,供村里孩子和游客阅读。这让葛诗富意识到,“未来书院”这名字“起得特棒!”
拿惯锄头的村民拿起了画笔、针线,彩绘、插花……他们尝试用积极心态、审美眼光去保护环境,参与村庄建设,发展致富产业。村民罗运传办起了一家公益茶亭,供路过的村民休闲、品茶。“每天有闲情坐下来喝茶,过去想都不敢想!”
一趟趟到村,丛志强反复向村民们传递一个理念:艺术振兴乡村,最终要靠自我赋能,要创新,要新鲜,要好玩,做城市里没有的东西和城里人没见过的东西。
“我们最好的未来是什么?”丛志强抛出问题,“你们离开后,我们能自己做下去,村庄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好!”村民罗运思这样回答。(郑梦雨)
编辑点评:乡村振兴,首要在人。村党组织如何坚持村民的主体地位,激活农民的情怀和创造力,实现乡土文化的自我创造、自我服务与自我发展,是确保村庄可持续发展、维护村民长远利益的关键。
链接
“小画家茉莉”在孟家庄村。
河北孟家庄村:打造潮玩文化IP
河北省承德县刘杖子乡孟家庄村,树起了一个4.2米高的大型雕塑,是当下青年人热捧的一款潮流玩具主角“小画家茉莉”。
今年以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选派青年干部组建孟家庄村驻村工作队。工作队结合孟家庄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积极引进、打造独特的IP文创产品。已经有一些游客从外地赶来,与“小画家茉莉”合影留念,欣赏潮流玩具文化。
工作队后续会根据孟家庄村的自然环境、产业状况以及民俗文化等,设计新的IP,形成系列创意文化产品,打造独特的乡村潮流玩具文化“打卡地”。
根据计划,孟家庄村正在陆续推动三个热门IP文创产品落户,推介村里的风景,提升蜂蜜、蘑菇酱等产品知名度,打造宜居生态美丽新农村。(张万年)
刘家坡村一景。
山东刘家坡村:石头村点石成金
刘家坡位于山东省沂源县鲁村镇,曾是藏在深山里的省级贫困村。谁也想不到,它有朝一日会吸引海内外众多知名艺术家的目光。
这是个足够“硬”的村庄,手工打造的石头院落,干插手法建造的石墙、石街、石垛……年3月16日,山东财经大学张凌云教授团队进驻刘家坡,通过对原址院落的建筑结构进行修复与重建,彰显乡土主体元素,实现精品民宿的艺术化、高端化。
在海内外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刘家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艺术气息与乡土文化深度结合,中西方建筑美学、设计理念、构件元素等在这里有了极好的体现。张凌云说:“我们希望把刘家坡不朽的‘石头地带’推向国际,以文化、产业、艺术赋予乡村独有魅力,用世界艺术品位吸引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