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不久前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既是对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践行文化担当的激励和鞭策。作为文化大省的山东,有责任有义务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走在前列,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贡献。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山东坚定文化自信,深耕文化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焕发生机活力。为让丰厚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山东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打造了曲阜、泰山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一大批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相继建成运营,特别是年正式开馆的孔子博物馆,让尘封于库房已久的70万件孔府珍品变得可观、可感、可体验。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自觉的基础,实现文化自觉是实现文化自强的前提。为此,山东创新构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这一高端平台,提升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孔子文化节等活动的层次能级,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而《齐鲁文库》编纂出版启动仪式和《齐鲁文库》开篇之作《儒典》新书发布会的成功举办则意味着山东的文化自觉达到一个崭新高度。《齐鲁文库》分典籍、研究、史志、人物、文物、文学艺术、山水、科技、红色文献九编。山东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全面研究、保护、辑录和整理出版山东历代传世文献,同步建设齐鲁文献数字化文库和新媒体传播平台,努力把《齐鲁文库》打造成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一流文库,立起新时代山东“文化泰山”。而《儒典》则致力于打造一部全面反映儒家典籍权威注释、儒学人物言行及传承历史的集成性大典。其书共册卷,兼具内容的系统性、学术的权威性、版本的原始性、装帧的民族性,对赓续中华文脉,建设当代文明,具有特殊的意义。文化永远不会脱离时代而独行,只有在时代背景的加持下,文化传承才会更有力量、才会行稳致远。这些年,山东的文化传承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将文化传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当中,谱写出独具魅力的盛世华章。例如,山东将文化传承融入承载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事关共同富裕、关乎改革发展大局的乡村振兴事业,培育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持续刷新乡村“颜值”,一大批美丽乡村星罗棋布;文旅项目聚集成势,带动村民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和美善治,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当前,山东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全面起势。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文博会上,山东展团以“好客山东好品山东”为主题,全面展示山东文旅融合发展新成就和文化“两创”新成果,共组织了山东手造、数字文化、红色文化、文旅融合等六大类家企业、千余种产品参展,推介“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淄博烧烤”系列微场景、聊城东昌葫芦、滨州布艺玩偶、曹县汉服、枣庄鲁班锁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山东手造精品见证着山东文化“两创”的实践性成果。“沿着黄河遇见海”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鲁风运河”沿大运河文化体验廊道、“齐风鲁韵”沿齐长城文化体验廊道、“仙境海岸”沿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行走百年胶济、高铁环游齐鲁”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等六大展示区展现着山东以数字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文化传承因创新而致远,站立在时代潮头的山东正用开放包容的姿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奏出优美动听的文化传承新乐章。(文/桑胜高)闪电评论,欢迎投稿!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