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是城市的生机,也是最美妙的风景。有别于大型商场和连锁商铺,个性小店折射出时代镜像,为城市日常营造别样生态,更是我们爱上海的理由。
早就听闻“PierogiLadies”是上海唯一一家正宗的波兰餐馆,却从不曾有勇气前去一探究竟。
首先因为说起波兰菜,脑海里除了浮现出斯拉夫人最爱的红菜汤和酸黄瓜,几乎没有太多其他画面,其次“PierogiLadies”主打的是“饺子”——没错,你没听错,波兰人也吃饺子。
波兰饺子和中国饺子到底有什么差别?
胶州路上的饺子店
PierogiLadies位于胶州路弄8号,从7号线昌平路站下来步行5分钟。笔直的马路两旁有不少主打异国菜肴的小饭馆,但相信第一次来的朋友,即便按着手机导航走,一定也会陷入“寻找8号”的迷宫里。
不过不用担心,先找到一家花店,左手边的铁门进去,PierogiLadies就藏在里弄里。
PierogiLadies坐落在胶州路弄8号。
这是一间由小区民房改建的商铺(注:商住两用房,有合法营业执照),很有意思,在上海市中心的许多老旧小区里,像这样藏在居民里的商铺有很多,虽不显山露水,但大体小巧精致,走进去别有洞天。
显然,老板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店铺的红漆大门上装饰着中式兽首拉环,十分古典。不过进门后,又是另一番景象——五颜六色的涂鸦、手工布艺沙发、木制桌椅、摆满各种洋酒的吧台、温暖的灯光,是令人惬意的西式餐吧风格。
餐厅内部的设计,融合许多波兰传统文化色彩。
墙上挂着老上海风情的海报
而最让人在意的,是右手白墙上一幅巨大的手绘世界地图,设计师很用心地在上面标注出了全球所有吃“饺子”的国家。
你会吃惊地发现,原来咱们的中国饺子,有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兄弟姐妹”。
墙上手绘的世界饺子地图。
无处不在的饺子元素
PierogiLadies中的“Pierogi”在波兰语中就是“饺子”的意思。从外形上来说,波兰饺子和中国饺子很相似,也呈半月形。在做法上,可蒸可煮可煎,甚至也可以油炸。馅料大体分三类,菜馅、肉馅和奶酪馅,还有以水果为馅的“甜饺子”,吃的时候蘸酸奶油或培根酱一起食用。
据说在过去,波兰饺子只是在圣诞节及其他重大节日享用的一种食物,不过现在它已经成为波兰家庭餐桌上非常常见的一道菜,甚至是波兰美食文化的代表。据说,在波兰古都克拉科夫每年的“饺子节”期间,平均每天能消耗掉3万个饺子。在加拿大,一些波兰移民还在当地立起一座7.6米高的“饺子纪念碑”。
PierogiLadies中的“Pierogi”在波兰语中就是“饺子”的意思。
饺子蘸着酸奶吃
PierogiLadies的菜单上,可以找到一些经典的波兰饺子口味,比如土豆馅饺子、菠菜饺子、甜菜头羊奶酪饺子、酸菜蘑菇饺子,如果你勇于尝试,也可以试试这里的香蕉巧克力、肉桂苹果等甜馅口味的饺子。
作为第一次品尝的食客,菜还没有端上桌前,心里多少有些惴惴不安——“波兰饺子到底是什么味道呢?”
但当看到五颜六色的饺子被摆放在精美的餐盘里呈上桌的时候,这些不安的心声立刻被赏心悦目的“颜值”抚慰了。
PierogiLadies的波兰饺子
PierogiLadies的波兰饺子
PierogiLadies的波兰饺子
五彩缤纷的波兰饺子拼盘
这的确是一场充满冒险又新鲜的味蕾体验。
饺子皮里加了鸡蛋,吃上去很筋道,但不粘牙,肉馅里面没有很多的汤汁,但分量很足。我喜欢的德式香肠馅中,搅碎的香肠里混合着淡淡的墨角兰香味,散发着一种令人迷恋的异域风味,还有特色的鸭肉饺子里,鸭肉里加了葡萄酒提味,略带一丝丝酒香。
一场充满冒险又新鲜的味蕾体验。
香蕉巧克力馅的饺子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蘸酸奶油吃看上去很奇怪,但其实解决了没有汤汁的问题——波兰饺子不像中式饺子里,会有丰富的汤汁,所以吃上去会有点干,因此解腻的同时,酸奶油的酸味也刺激着味蕾,让人更有食欲。
PierogiLadies的血肠也十分受食客喜欢,但常常“一肠难求”。晚上的食客如果不早来,基本无福享受。
如果没这个缘分,那就试一试这里的猪油酱涂抹面包吧,白花花的猪油涂抹在面包上,带着淡淡的咸味,如果觉得有点腻,那就再夹上一块波兰人最爱的酸黄瓜片,入口,是恰到好处的美味。
炒血肠
猪油酱涂抹面包
两个波兰女孩的中国故事
Gosia和Joanna是PierogiLadies的主人,她们还养了一只猫,叫做Mielonka(在波兰语里是“肉球”的意思)。主人不在的时候,Mielonka就是店里的“老大”,常常大摇大摆地游走在食客们的餐桌下,或者端坐在储物架上的最高端,俯视店内的情况。
店宠“Mielonka”
在店铺的经营上,精明能干、看上去酷酷的Joanna主要负责物流和会计的工作,性格活泼的Gosia则负责销售和宣传。
到今天,PierogiLadies已经走过了四年,回想起初创的时光,两个在上海相遇的波兰女孩,拥有着许多美好的回忆。
两个在上海相遇的波兰女孩Gosia(左)和Joanna(右)
“我是年来的上海,因为那时候我姐姐住在这里。所以对我来说,签证也比较容易。当时我没有任何计划,一个人拎着一个手提箱就来了。“
Joanna的家族与中国有着许多的渊源。她的父亲大约在30年前就曾到访过中国,后来因为经商,常常往来于波兰和中国之间。因此与许多西方人不同,Joanna从小就对中国有所了解。后来又因为姐姐生活在上海的关系,久而久之,她也萌生了前往中国闯荡的想法。
素食橄榄菜卷
与Joanna不同,对于Gosia说,中国是一个未知的奇妙世界。前往中国,也是她为即将进入30岁的自己选择的一条人生新旅程。
“年,我开始想30岁之后要做些什么。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中国在波兰很受欢迎,我身边每个人突然都在学习中文。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经常去中国出差。她对我说,Gosia,你也要学中文。”
于是,Gosia开始寻找前往中国学习的机会,正巧在Facebook上看到了一则招生广告,上面写着“你想免费来中国吗?”。
“这是一个跨国企业为外国人提供的文化交流项目,可以让外国留学生与中国家庭生活在一起,学习中文,于是我就提出了申请,很快就被成都的一个家庭选中了。”
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
Gosia在成都呆了两个月,每天早上跟着寄宿家庭的爷爷学太极。很快,成都的项目结束后,Gosia又被介绍去了上海。
“我是年10月来到的上海,这里很美,很国际化,也遇到了许多很棒的朋友。年1月交流项目结束后,我决定继续留下来,于是开始做起了英语老师。”
“也是那时候,正巧我有个朋友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