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溢古韵非遗焕新机

拥有多年历史的肥城市孙伯镇五埠村,是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五埠岭伙大门景区三面环山,依山而建,占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近年来,五埠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旅游特色产业,利用古村落在“伙大门”胡同引进岱宗传拓、剪纸、布艺、面塑、泥塑等10余项非遗项目,可谓一庭一特色,一院一精品。其中非遗面塑,俗称捏面人,是源于山东、山西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即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在孙伯镇五埠岭景区的非遗工坊内,许氏面塑传承人许兴涛手执雕刻刀,对手中的人物表情进行着详细的刻画,身边不时有游客驻足围观。“我们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可脱手而成。”许兴涛说道。他最擅长塑造关公、钟馗、四大天王等传统形象,所塑作品潇洒飘逸、栩栩如生,精湛的技艺让现场观众看得连连赞叹。“以前很多非遗文化都是只能看,在这里不光能看,还能自己亲自体验亲自操作,这个挺新鲜的。”一位游客说道。依托景区内开设的非遗工坊,许兴涛在这里开设了自己的面塑工作室,在他的店里,游客不仅可以购买丰富可爱的面塑工艺品,也可以跟随工作人员尝试简单的面塑制作,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孙伯镇伙大门景区自年以来,相继对两条“伙大门”胡同进行修复,投资约万元建设泰安市首个“非遗工坊”示范项目,引进岱宗传拓、桃木雕刻、吴氏陶塑等10余个非遗项目入驻经营。在不断改善工坊环境的同时,也不断思考非遗的延续性与产业化,吸引了周边部分村民前来学习非遗技艺,参与非遗产品制作,有效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拓展了增收渠道,更是将伙大门“非遗工坊”打造成了打造集文化、旅游、消费、体验、研学等为一体的非遗产业孵化示范基地。“工坊里工作的基本都是附近的村民,农忙时他们在家务农,不忙时就过来捏面塑供游客欣赏,有时还能卖出去一两件,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还传播了传统文化。”许兴涛说道。近年来,孙伯镇五埠村先后荣获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服务业特色小镇、山东省休闲美丽乡村等20多项荣誉称号。通过打造五埠岭“非遗工坊”示范基地,逐渐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模式,让更多的群众走进非遗、珍爱非遗、参与非遗,有力推动了非遗融入当代生活,也成为肥城市非遗与景区结合融合发展的新标杆。(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曹儒峰通讯员纪宗玉肖明媛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832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