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公明中学以美育人创意布艺画开启心灵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将衣物解构,去除原有的功能性和装饰性,分解成独立的细节,然后再通过拼接、粘贴、构成、转化等重新拼置……一条旧牛仔裤,就这样经过深圳市光明区公明中学师生的创意和巧手,成为一份精美艺术品。你能想象在公明中学,这样的操作已成为每一位学生必备技能吗?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当下校园美育作出了新的要求,在时代呼唤美育的背景之下,中小学教育似乎迎来新的挑战。不过,这样的问题在光明区老牌名校公明中学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化解。

一直以来,公明中学秉承学校“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力促师生最大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七色花”评价体系为指导,创造性地从智慧、公正、仁爱、超越、勇气、节制六个角度评价学生,自年开始便在学校推行学生自主选修的个性化课程,其中让学生拥有上述制作艺术品技能的“创意布艺画”特色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

“课程开设初期,是以社团活动为主,年开始逐渐普及全校。”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意布艺画”特色课程现已成为公明中学的艺术校本课程,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与乡土特色,并由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广东省授予了第一个美术特色课程基地——中小学创意布艺特色教学与创作实践基地。

●撰文:徐峰曾静敏受访单位供图

内核

挖掘创意潜能,发现美表达美

美,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概念,归纳于美育之中,其核心不仅是为了让孩子学习一项技能,更是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唤醒他们欣赏美、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通过一些外部条件的熏陶,让情操得以改善乃至升华,在举手投足的日常生活中健全人格。在公明中学,“创意布艺画”承载着这样的功能。

所谓“创意布艺画”,是指利用布料本身所具有的色相、纯度、明度以及纹理图案作为创作元素,剪刀替代画笔、布料代替颜料,通过巧妙的剪、创造性的贴,制作成一幅幅油画般、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为此,公明中学在“创意布艺画”课程中聚焦创意,课程研究也主要围绕“旧衣物的创意构成”,发现旧衣物中创作元素,如口袋、面料肌理、装饰牌等;“旧衣物的创意表现”,不仅创作平面作品,还有立体布雕和生活用品的装饰运用;“旧衣物的创意挖掘”,不仅利用衣物上原有的创作元素,还会运用其他技法创作更多的肌理,如缝纫、抽丝、编织等;“旧衣物创作传递的育人价值”,从材料的运用到主题的构思,全过程渗透着德育价值和环保意识方面。

课程中所用的材料都是身边容易找的媒材,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挖掘创意潜能的同时,还培养学生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事实上,“布艺画”属于综合材料运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与绘画、版画或纸艺画等截然不同的平面、半立体或立体艺术,能很好解决初中学段学生造型能力和色感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

而在公明中学,“创意布艺画”课程所表现的对象也多为本校、本区的风土人情,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身边司空见惯的一些形象表现出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

设置三大阶段,从精品课到普及课

“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初中生的布艺画更偏向于写实风格,但绘画能力还有待提高。”创建了公明中学布艺画社团的美术教师曾静敏表示,为了让学生提起兴趣,自己就从材料上入手,带他们重新认识美术。

为找到学生最感兴趣的材料,曾静敏摸索了3年,尝试过纸浆、衍纸、钉子等。“这些材料虽然新鲜,但表现对象有限,特点不突出,只流于表面装饰性,最后我都放弃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曾静敏带学生用废弃牛仔裤为光明区的景点作画,作品受到了广大的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我觉得美术对于学生来说,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慢慢地浸润学生的生活。”曾静敏认为,美育就是当学生在提到一幅艺术作品时,能脱口而出说一些东西,或能将构图自然而然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也因此,在多年来的课程实践创设中,学校出版了校本教材《创意布艺画》、《创意布艺画》教学参考书以及画册,将布艺画课从社团的“精品教学”发展到全校的“普及教学”。其中,“精品”课程面向社团学生每周开设2个课时,“普及”课程面向全校学生每学期开设4个课时。

“创意布艺画”校本课程内容安排以综合探索性课程为主,重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给予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的机会。通过个人或团队合作完成作品,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创意的乐趣,感受艺术的魅力。

“普及教学”面对的则是美术基础不一的全体学生,教师需不断实践、不断调整教案,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作业要求,以求符合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为让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布艺画课程,公明中学还将课程设置成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审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中级阶段:掌握布艺画技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表现;高级阶段:理性驾驭材料,提升感知力与表现力。

成效

频频获得荣誉,提升群体素养

7年来,公明中学“创意布艺画”特色课程体系日渐完善,成效也不断凸显。

公明中学打造的“创意布艺画”,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分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教学,于年11月获评为深圳市中小学好课程。年6月,学校承办的“深圳市中小学创意布艺特色课程研讨活动”在原光明新区文化馆举办,受到各界的高度赞赏。

年“创意布艺工作坊”代表光明区在深圳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现场展示,荣获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选送的学生布艺画作品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共五个奖项。年布艺作品《小巷深处是我家》荣获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绘画中学组一等奖。年7月“创意布艺画社”通过市教科院的工作审核,被认定为“深圳市优秀学生社团”,同年9月公明中学被评为“广东省初中美术教研基地”。

在今年的深圳市级艺术展演中,公明中学布艺画作品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共五个奖项,其中作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茅洲河的治理》被选送广东省艺术展演。在历届的光明区“童心绘光明”活动中,“布艺画”均能获得多个奖项,广受好评。

“创意布艺画”带领着学生走往更广平台的同时,还向广大师生分享艺术硕果。

年5月,创意布艺工作室作为深圳市艺术教育代表参加在广州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广州)国际艺术教育展;年,罗雪老师在区际交流活动中为两区教师代表分享社团创设经验;年5月,曾静敏老师在深圳市美术继续教育课程分享社团创建经验;年,罗雪老师前往西藏察隅中学,为当地的学生送上一节布艺画课;不久前,在深圳市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建设交流研讨活动中,曾静敏老师做了“创意布艺画”的微主题分享。

对于未来发展,公明中学表示,未来“创意布艺画”课程将加强与其他学科间的整合,构建文学、历史和音乐、绘本、布艺整合在一起的校本系列课程,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教学资料库。

另一方面,在进行教学教研的同时,加强与兄弟学校间的交流分享,整体推进、特色发展,同时走进图书馆、周边社区及辐射到学区小学,引领带动市民群体美术素养的提升。

学校也将不断开拓创新,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以先行示范的标准奋力打造高品质高颜值的艺术特色学校。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34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