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半年精心打磨,选址贵阳市中心地段的艺文空间TAGDuideCoffee,“翻番”邀请不同文化背景、专业领域、文化体感的艺术家们,以疫情期间大家共同经历的社区人文场景为灵感,挖掘、聚焦、然后放大这些日常生活里暗潮涌动的部分,并把这些因由社会现实和艺术,文化相连接而产生的一次次的文化呓语,变成一种“疗愈艺术”成为年开端最好的注解。
一群热爱艺术的年轻人,因为共同的理想而集结,那一颗颗炙热的心,有了梦想而并肩,他们对自己热爱的事物努力追逐,思维碰撞的灵感也由此奔涌不息。
他们为艺术发声,他们相逢在高山大海。“翻番”的诞生如火焰凝聚冬日之热一般,凝聚了本地文化。团体的星火之光,当他们围坐在一起,心中炽热的火焰仿佛在胸口跳动。
嘎嘎舞团
跨界装置设计蕴含新年启示
位于贵阳市富水中路的TAG展厅独有的环形镜面空间,片银杏叶塑造的巨大月亮静置其中,这是大事婚礼的跨界装置设计,镜面的空间反射出月亮不同的角度,静态的空间里也仿佛被注入时间的流动感。
当天活动的整个氛围布置,包括进入现场的观众看到的布艺装置都是由大事婚礼进行布展的,大事婚礼主理人郭珈佑希望通过对空间的物理阻隔,并使用麻木材质的视觉语言,让参与到现场的来宾更直接地感受到被隔离,又被疗愈的活动主题之中。
《月之暗面》的作品是大事婚礼团队工作创作的,“其实它很像在这个厂牌和这次活动之中的角色和身份。”郭珈佑说创作始发是源于空间本身的镜面造型,被切割的镜面给了他们一种物转星移的视觉感受,而月亮上的叶子的灵感则是来源于晚伶剧社的作品《叶子说她明天一定会来》,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和艺术家Qiangmi以及嘎嘎舞团的交流当中,得知了他们的作品更多地想要表达当下文化语境里大家的不安、焦灼、审判的情绪。所以就更希望能够通过艺术创作去传达一种接受变化的心境,用更静态和疗愈的方式进行艺术的表达。
叽歪喜剧社创始人邓萌
嘎嘎舞团关于“嘎嘎”的注解
当日“翻番”的展演中,艺术家QIANGMI和嘎嘎舞团带来的《26.,.》,表演脱离令人愉悦的音乐、舞蹈构架,将现代舞和行为艺术相结合。
嘎嘎舞团的主创成员都来自贵州的当代舞蹈表演团体,创立于年。嘎嘎舞团的取名创意来自于几个原因,“嘎嘎”是贵州话“肉”的意思。另外,以色列巴切瓦舞团舞蹈编导以及艺术总监欧哈德·纳哈里创造了一种革新的身体语言——Gaga(“嘎嘎”),强调舞者倾听身体的声音,启发每一个舞者叩问自己感官深处的身体语言。
“贵州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是山洞溶洞,上面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山包,非常崎岖,迷宫一般,就好像肉身和精神一样,相互寻找,相互穿梭,相互交融。”嘎嘎舞团创始人巩中辉说,嘎嘎舞团以土地为能量之源,试图用“肉-肉身-身体”与自然建立起连接,从中寻求重构身体的可能性。
李婉颐
晚伶剧社亦如伶人走板来
灯光渐暗,晚伶剧社话剧带来了改编作品《叶子说他明天准来》,该作品改编于现代荒诞剧,贝克特《等待戈多》。不同于20世纪的《等待戈多》,《叶子说他明天准来》是两位女性的故事——璐璐和莉莉,她俩从年的视角出发,去探求生命中的等待。
晚若春风夜寐抚,伶人荒腔走板来。剧里蹑足踮脚舞,社姹千树万花开。
这样一句构思精妙、意境深厚的藏头诗是晚伶剧社名字的由来,剧社创办人之一的李婉颐从大学时代开始就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戏剧活动的创作中。
“我认为在人类社会,应该互相帮助,抱团取暖,这才是一个有效的、对彼此都会有益处的做法。”李婉颐认为做戏剧这个事儿并不容易,因为它是一种小众经典文化,“但是我不认为小众经典文化会把观众分等级,有部分人能看,有部分人看不懂,我认为我们团队做的事情给贵阳观众们一个一个新的可能性,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城市的文化形式变得更丰富一点。”
晚伶剧社的另一位参与人筱筱说,未来他们团队会对市场做更深入的考察,形成晚伶自己的演出模式,剧目滚动、演员滚动都可能考虑在其中。剧本选择上,他们会选择贴合各年龄层观众心理需求的作品,聚焦生活,聚焦现实。
奇点剧社李雪菲(右二)
奇点剧社“奇点”的由来
本次展演的另一个话剧社,来自于奇点剧社,他们带来的话剧《接班人》由剧社培养的新人演员出演,该剧通过营造“错位”产生戏剧效果,并加入了传统“傩戏”,探讨和表现对故土认知、自身认知的反思。
沉浸式的叙事,拉开了一段关于父和子,梦想和现实,追逐和忏悔之间的故事。
奇点剧社名字的由来很宏大,奇点本是天体物理学概念,宇宙刚生成时的状态,作为世界的发生之初,它具有形成宇宙中所有物质的势能,它是无形的。同时当在某一点上的这一势能平衡被打破,能量便不断转换为物质,经过若干年后形成了我们的宇宙——物质与能量的共生体。
奇点剧社的创始人李雪菲说:“奇点,就是希望自己是无限大也是无限小的,可能是源头,也可以是未来。”
年1月29日,刚刚成立的奇点剧社推出他们的第一部作品《让无线电信号登陆我的大脑皮层伽马频道》。一股“奇、刚、怪”的新力量悄然注入贵阳戏剧中,由三位年轻人组成的戏剧“铁三角”,想用怪诞、直率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想法。跳跃的台词、直白的形式、格洛托夫斯基“身体行动法”的质朴戏剧,给贵阳观众带来一种新的戏剧体验。
在贵阳,话剧市场已走出萌芽期,慢慢进入成长期的探索完善阶段。随着晚伶剧社、奇点剧社这样的贵阳本土剧社的成立和崛起,越来越多的剧迷也开始进一步了解和喜欢上这些剧社和他们带来的话剧。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小钰
编辑章虹
编审刘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