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吊龙迎新年传统手艺重焕生机新华网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s://m.39.net/disease/a_x4i2zos.html
新春佳节临近,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宝赠村村民吴必勋加紧制作吊龙,准备在春节为乡亲们表演吊龙舞。(新华网发吴生斌摄)吊龙舞是中国龙舞种类之一,是集手工艺术、绘画、布艺、剪纸、贴花、文学、光学、表演、音乐、武术等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艺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新华网发吴生斌摄)今年55岁的吴必勋自幼喜欢钻研各种手工制作,尤其对制作吊龙情有独钟。通过走访村里老艺人,结合自己的摸索,他成功制作出一条完整的吊龙,把村里失传60多年的民间手工技艺给“续”了起来,是村子里名副其实的“龙的传人”。(新华网发吴生斌摄)吴必勋说:“我父亲小时候村子里有舞吊龙的,后来渐渐失传了。这是我们村里的一个文化传统,我想重新把它传承下去。”把失传的文化“拾”回来,并且传承下去,这就是吴必勋学习制作吊龙的初心。图为吴必勋与老艺人探讨吊龙的制作工艺。(新华网发吴生斌摄)吊龙用楠竹和木料扎制骨架,用彩纸、花布贴龙身,龙身内置彩灯,而龙头的制作最为复杂。制作一条吊龙需十多人同时进行,耗时1个多月。图为吴必勋在制作吊龙的龙角。(新华网发吴生斌摄)图为吴必勋在制作吊龙的龙头。(新华网发吴生斌摄)吴必勋说:“吊龙制作需多人同时进行,相当精细,是民间特色手工艺术。”图为吴必勋在编织吊龙的龙宝。(新华网发吴生斌摄)吊龙一般都有两条,男女各舞一条,表演艺术独特,表演人数在30人左右,舞龙时在打击乐的伴奏下,由舞龙珠者引领起舞,犹如“龙”在云中盘旋,场面蔚为壮观。图为吴必勋(右)和村民在连接龙身。(新华网发吴生斌摄)村子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上吊龙,吴必勋还收了两个年轻的徒弟和他一起制作、练习。他说:“我希望更多的人喜欢上吊龙舞,我愿意把自己摸索的经验和他们分享,共同把吊龙文化传承下去。”图为吴必勋与乡亲们在练习吊龙舞。(新华网发吴生斌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852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