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癌症、白血病等疾病频繁的发生,每当在新闻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报道就感到非常的痛心,而矛头分分指向装修污染。
这让很多新房装修的业主人心惶惶!
今年岁的小贝(化名)频繁感冒生病,刚开始家长以为孩子年纪小、抵抗力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症状越来越严重...
前些天,医院被确诊为白血病。经了解,小贝确诊前曾入住装修不满三个月的新房,医生考虑是装修材料里的甲醛影响了孩子的健康,诱发了白血病。
这个病实在是太凶险了,宝宝几乎每天都要抽血、扎针,经常要做骨穿。宝宝才三岁,真是受罪!
事发后,经过检测,他们所住的新房,甲醛严重超标!
孩子患了白血病,对于一个家庭就是晴天霹雳!
为什么如今大家都知道甲醛的危害,甲醛超标事件却仍然平平发生呢?
不是因为不重视清除甲醛工作,而是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正处在甲醛之中!
为什么家中甲醛总是反复超标?调查发现:搬入家中-15年的家庭,竟然有高达70%的房屋中甲醛仍然超标!大部分人在搬入家中是甲醛检测一切正常,为什么会出现甲醛反复的现象呢?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室内甲醛有多种存在形式:
1、游离态甲醛
指已经释放到空气中的甲醛,也可以理解为气态甲醛,漂浮在室内空气中。
由于甲醛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较低的地方甲醛越多(离地0.8-1.5米)。幼儿呼吸区较低,所以更容易受甲醛侵害。
游离态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最大,它能直接进入身体内部,对身体造成伤害,诱发身体反应及多种疾病。
2、附着态甲醛
主要存在各类墙面的涂料,以及窗帘、沙发、壁纸、板材外表面等浅表面的地方。
大多以辅料,或添加剂的形式存在于这些材料之中,可以快速地挥发成游离态,是新房装修完一段时间内,游离态甲醛的主要来源。
、结合态甲醛
存在于木质、装修材料及家具的板材内部,是粘合剂的主要成分,这种状态的甲醛是最难处理的。
目前没有任何产品,可以直接进入板材内部清除甲醛,所以只能在其释放点采取措施,或者控制其释放量,让其变成游离态再处理。
而我们通风去除的,往往是游离态的甲醛,在往后的日子里,附着态和结合态的甲醛会慢慢释放出来,导致甲醛反复超标。
注意:甲醛的释放期长达-15年!日本横滨大学曾有研究表明,甲醛、苯等有毒有害气体释放~15年才能挥发殆尽。根据文献报道,居室装修年后空气中甲醛超标率仍为7.55%,处于较高水平。
很多朋友有疑问,和15年,差距有点太大了吧,其实这是时间根据不同的装修材料和不同材质的家具来综合判定的。
简单来说,如果按照甲醛最低释放时间年来算,那么我们家里用的材料就是非常好的,都是环保E1级别的,甚至是国际标准E0级别的,我们用的家具都是实木的。
而对于最长释放期15年来说,那是装修程度很高同时使用的材料都不好的情况下导致的。简单来说两反面:①用的装修材料多②用的材料还不环保
秋季是除甲醛“黄金期”很多人都喜欢秋季,因为它没有夏天的燥热,也没有冬天的寒冷,温度适宜,整个人会感觉非常舒服。
秋季也被称为搬家季,很多人年初装修,过了一个夏天,感觉室内甲醛减少,就会在秋季选择搬家。
那么到了秋季,甲醛释放就会变少吗?
错!长时间的室内空气不流通,反而容易造成甲醛超标。
进入秋季以后,温度有所降低,北方气候干燥,夏季长时间释放的甲醛潜伏在室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就很容易造成甲醛超标。
秋风频繁,天气转凉,有小孩或者老人的家庭,又开始长时间的关闭窗户阻隔冷风,长时间的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造成甲醛超标。
所以进入秋季,除醛工作尤其不可放松!
很多人自认为甲醛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作为内行人的环境专家指出:屋内不起眼的几样便是甲醛大户,购买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甲醛大户”被揪出,本该避而远之,九成人不知道,还在往家里搬1、刨花板、胶合板等人造板材。
家具、地板、门等等都会用到各种木料板材,而板材一直就是家中甲醛最大的来源。尤其是刨花板、胶合板等等甲醛含量都是很高,我们要避免使用。尽量选择E1、E0级别的环保板材,或者纯实木板材。
2、异味大的布艺
比如装饰用的窗帘、沙发巾、地毯、抱枕等软装搭配,很多异味大、过于厚重的这些布艺也是有很多甲醛存在的,
而且这些材料一般都是直接能接触皮肤的,如果甲醛超标不仅影响呼吸道还会引起过敏等症状,所以避开一些颜色过于鲜艳、异味大的布艺。
、美缝剂等辅助材料
有时候人们容易陷在误区里面,觉得只有一些很大的材料才会产生甲醛,其实一些小的或辅助的装修材料或饰品中也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的,就比如美缝剂等辅助材料。
其实使用过美缝剂的都知道他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因为它里面还有voc和甲醛等有害物质,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不低于乳胶漆,所以使用的时候要小心,如果不注意同样会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如果你家里有这几种东西,小编建议你们尽快换掉,或者尽快除甲醛,因为这些物品可能释放毒气“15年”,长期和这些“释放原”共处一室,我们的健康就很容易受到威胁,别不当回事!
吸了甲醛就会致病吗?有句话“离开剂量说效果的都是耍流氓”,再毒的东西,只要吸入量没达到致病剂量,就会被人体代谢掉,影响不大,反之达到致病量,补药也会变成毒药。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在住进新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