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木工制作传统扎染新课标下重庆

新课标下,老师们如何上好劳动课?为落实新课标理念,全面推动全市中小学劳动课程高质量发展,提高教师实施劳动课程的综合能力,10月26日,由重庆市教科院主办的年重庆市中小学劳动优质课决赛(初中组)在重庆南城巴川学校举行,为期两天的比赛中,从全市初赛、复赛中脱颖而出的10名老师,在赛场上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劳动课堂。“近年来,我们重庆的旅游业越来越火爆,被誉为网红城市。同学们,为什么重庆的旅游业会如此热门呢?‘网红城市’是如何养成的呢?”比赛现场,来自重庆市南开两江中学校的王丝语老师以《我是家乡推荐官》为主题,带来一堂别样的劳动课。课堂上,她以手机、摄相机等电子科技产品为媒介,开起了一场网络直播创意推荐活动,让同学们直观体验数字化时代的别样“出圈”方式。同学们分组整理家乡旅游资源、设计家乡旅游文创、策划直播推荐方案,然后轮番上台当起了主播。“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我们这个书签将三峡的特点很好的描绘了出来,不仅呈现了重庆的美景,还可以用作收藏。”“这是一口锅,里面有辣椒,红红的火锅就像我们重庆人的热情。”同学们带着亲手设计的三峡瀑布书签、火锅文创、红岩精神帆布袋等,用略显生涩但热情满满的推荐,为家乡打call。来自南城巴川学校的老师李倩以《“巴”宝箱》为主题,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以木工制作,解决学生学习及生活场景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树洞、雨伞架、书架、机器人、笔筒,课堂上,同学们分组讨论确立制作主题,明确分工,团队协作,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测量、打磨、切割、组装等动作一气呵成。来自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的张杨老师执教《传统技艺—传统布艺》,以情境导入,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劳动需求中,通过教师示范、模拟演示、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传统扎染》、《家居整理》、《电子制作—小风扇的诞生记》、《传统技艺之编花发簪》……比赛中,老师们紧扣主题,巧妙构思,精彩的课堂中既有实实在在的劳动技能的提升,又有劳动观念、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的渗透。“劳动课程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所以在教与学之间需要格外注重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学校每周一节劳动课,老师都会提前研课备课,积极探索劳动技术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养爱上劳动,并在劳动实践中感知创造乐趣,在学与思、知与行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参赛老师李倩说。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育中心主任曹雷表示,本次大赛聚焦劳动学科核心素养,从新课标中的教学过程和课堂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激发教师们在教学研究中的积极性,积极践行“以劳育人”的理念。“新的劳动教育,除了劳动技术,还注重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品质和精神,希望通过赛课活动,提升老师们的专业素质,促进老师们的成长。”上游新闻记者秦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641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