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邕城记忆之六针线之间锦绣尽现

金秋十月,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在桂林举行,来自壮乡首府的宾阳壮锦产品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其中当数年新品高定款宾阳壮锦布艺玩偶最受欢迎,药捶、头饰及围巾等特色产品被抢购一空。

宾阳壮锦起源于汉代,形成于唐宋时代,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壮族民间工艺文化的珍品,是广西壮族地区古老而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历史上,壮锦曾与蜀锦、云锦和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年,宾阳织锦技艺列入广西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织锦技艺不断振兴

宾阳织锦技艺严格地继承了传统壮锦古老的织造器械、编织工艺、编织材料和图案风格,与其他织锦器械相比,壮锦织机最大的区别和特点无疑是悬挂在织机上的大竹笼,所以壮锦织机又被形象地称为“竹笼机”。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宾阳壮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年广西宾阳民族织锦厂成立,该厂是全国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和中国织锦工艺科研生产基地之一,宾阳县由此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壮锦生产基地,从20世纪60年代起宾阳壮锦就已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科威特以及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宾阳织锦技艺从那时起闻名遐迩、享誉全国。在20世纪40年代,宾阳织锦技艺杰出代表人物梁树英到忻城县拜师深造,推动宾阳织锦技艺有了质的飞跃。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典上,宾阳民族织锦厂生产的壮锦成为指定产品。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妇女大会上,宾阳民族织锦厂生产的壮锦袋成为各国与会代表的专用文件袋。

2

壮锦文化保护传承

谭湘光是宾阳人,是中国唯一的壮锦工艺美术大师,也是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谭湘光创办了宾阳县湘光织锦坊,将宾阳壮锦发扬光大是她创办织锦坊的初衷。20年来,织锦坊一直坚持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宾阳壮锦文化。

年,织锦坊利用互联网开始了线上销售,拓展销售渠道。为打破壮锦文化“土气”的刻板印象,让更多的年轻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55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