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拼出布可思议

北京皮肤病医院在哪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3425.html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梅香朱灵洁通讯员寿利宏图片由桐乡市大麻镇政府提供

  

  

  

  夏意正浓,万物生长,置于绿树环抱之中的桐乡市大麻镇海华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候。林荫下,一处“云上锦”拼布馆自然地嵌在民房之间。叩开拼布馆的木门,负责人杨惠娟正对着图案,一针一线地制作拼布。

  “这种图案叫铜钱纹,缝制时需要用到‘倒三针’针法,这是我新学的手艺。”针线游走于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碎布头之间,匀称细密的针脚、巧妙的构思、和谐的色彩搭配……这是杨惠娟见素抱朴的拼布手艺。

  有着35年党龄的杨惠娟是海华村有名的乡村艺术家,她结合大麻镇的特色布艺产业,利用家里闲置空间创立了“云上锦”拼布馆,并成为村里首批人才“红工坊”。

  同时,杨惠娟带领一众妇女开辟了创业新天地,通过开设手工课程、邀请专业老师教学、在线进行直播交流,打开了大麻拼布文创产品的销售市场,不仅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也让拼布艺术得到了传承与传播。

  

  手艺人“是拼布选择了我”

  

  “不是我选择了拼布,而是拼布选择了我。”杨惠娟说,她与拼布的缘分要从年说起。

  年,当时的杨惠娟还是海华村的一名村干部,6月的一天,杨惠娟接待了为村里撰写村志的沈林洁老师。在桐乡市委党校授课的沈林洁一直对“美丽乡村”有着深入的研究,在走访海华村期间,沈林洁时不时向杨惠娟描述着这样一幅图景:“如果可以结合大麻镇的特色布艺产业,在海华村开办一个‘拼布画馆’,到时候来村里的游客不仅有美景可看,更有特色的手工艺术可赏,这样的旅游业态是‘美丽乡村’非常值得探索的发展方向。”

  从此,拼布画这颗“种子”便落在了杨惠娟的心中。年,杨惠娟退休了,从以前忙碌的村干部一下子赋闲在家,杨惠娟不禁开始思考退休之后可以做些什么。这一年,通过沈林洁的引荐,杨惠娟认识了北京服装学院的潘海音教授。

  潘海音是桐乡人,虽一直在北京服装学院教学,但一直关心家乡的家纺产业发展。在得知杨惠娟以前做过裁缝,家里曾办过家纺厂后,潘海音便鼓励她学习拼布技艺。

  “起初我还是有点犹豫的,我从来没有接触过拼布,我怕会做不好,甚至半途而废。”杨惠娟坦言,忙碌了大半辈子,退休之后她本想先放松一下。“可以把拼布看成另外一种休息的方式。”在了解杨惠娟的纠结点后,潘海音对她说了这么一句话。

  此后,潘海音便时不时地寄一些与“拼布画”相关的书籍给杨惠娟,还经常与杨惠娟通电话,与她分享拼布画在国内外的发展。在不断了解拼布画这门艺术的过程中,杨惠娟愈发坚定了从事拼布画这项事业的决心,甚至专门自费报班,学习拼布画的基础知识和制作手法。

  杨惠娟首先在家摸索起来。看着针线在布料间来回穿梭,渐渐地呈现出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包括各种小配饰、桌旗等,杨惠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为了拼布画的长远发展,杨惠娟想成立一个工作室,供后期成品的展示和手艺教学。因家里曾办过家纺厂,有一个闲置的布机房,在沈林洁、潘海音等人帮忙实地查看后,大家都觉得适合成为工作室。

  关于将布机房改造为拼布画工作室,杨惠娟的心里一直有些忐忑,担心家人会反对。不曾想,在她与丈夫商量此事后,丈夫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并且十分支持,还主动帮助杨惠娟张罗起工作室的装修事宜。从此,“云上锦”拼布馆正式成立。

  

  匠心人“这一幅的意义不一样”

  

  做好一件事的背后,是一生的坚持不懈,是专注求真,是责任与热爱,也是自我的不断超越。

  经过近两年的练习,杨惠娟的拼布画技艺到了可以“出师”的地步。年1月25日,杨惠娟将自己的“云上锦”拼布馆开到了位于石门镇墅丰村的子恺漫画村。结合当地特色,杨惠娟创作了以丰子恺漫画为背景的二十四节气拼布画,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此后,杨惠娟也经常受邀前往墅丰村开设相关手工制作课程,为当地及周边喜欢拼布艺术的妇女姐妹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

  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2月,杨惠娟接到一个来自大麻镇镇政府的任务,希望她能创作一幅以“红船”为主题的拼布画作品庆祝建党百年。

  “我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党员,非常荣幸能接到这个任务。”杨惠娟回忆道,当时的心情激动又紧张,“之前我的作品都是一些花花草草或是装饰物,那我可以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去创作,但这一幅的意义不一样。”

  建党百年是一件大事,怎样才能更好地结合大麻镇的特色布艺产业,让拼布画作品既出彩又深含对党的情义,无疑是有难度的。杨惠娟丝毫不敢怠慢,为此,她立马与潘海音取得联系,并迅速动身前往北京,当面请教应该怎么做、怎么拼、怎么搭色。

  “潘老师,您听听我的初步构想,拼布作品的中间是红船,上面为蓝天白云,下面为字……”“取经”回来后,杨惠娟一有新的思路就向潘海音沟通与请教。

  3月8日,经过多次交流后,终于确定了初步构图结构,杨惠娟立刻找厂家印好了模布准备创作。当天,潘海音也特地从北京赶到桐乡,与杨惠娟一起进行每一个部分的配色。

  “为了让红船看上去更完美,缝了拆、拆了再缝是常有的事儿。”言及制作红船拼布画的场景,杨惠娟仍然历历在目。杨惠娟说,她和潘海音都是“细节控”,有时候觉得换种针法会更显细致就拆了重做,有时候发现有更适合的布料也拆了重做,为了尽可能实现逼真的效果,其中仅红船部分她就重做了3次,甚至为了更完美呈现蓝天的色彩,杨惠娟特地去学了植物染色技术,自己动手染出了“蓝天白云”的布。

  那段时间,杨惠娟全身心地扑在红船拼布画的创作上,为了能早些完成,早上7点起,凌晨一两点休息成了她创作期间的生活常态。但光靠一个人完成不了这么大的工作量,后来在大麻镇妇联的倡导下,来自各行各业的百名妇女开始接力参与。

  功夫不负有心人,秉持匠心精神,在耗时百天之后,这幅凝聚着大家心血的拼布画《百人百天布说百年红船》终于大功告成。据了解,这幅《百人百天布说百年红船》,长2.21米、宽1.49米,整幅作品共用了多种颜色、近条的布条拼缝而成,颜色亮丽、图案逼真。

  

  领路人“用手艺带乡亲致富”

  

  随着杨惠娟的拼布手艺越来越纯熟、作品越来越精美,名气越来越大的她陆续接到了来自桐乡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的订单,其中以围巾、茶席一类的伴手礼居多。

  渐渐地,杨惠娟的作品在第七届“胜家杯”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中获了奖,被聘为“母亲的艺术·女红项目”的公益导师,还被评为“浙江省乡村文化能人”……

  如今的“云上锦”拼布馆也被赋予了另一层深意——人才“红工坊”。据大麻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才“红工坊”运行模式的核心是在党建引领下,以人才开发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做大人才“蓄水池”,补齐农村“共富链”。

  去年,杨惠娟带领大麻镇百名妇女完成的《百人百天布说百年红船》拼布画,也让当地更多群众了解和喜欢上这项手艺。如今,她的人才“红工坊”内,慕名前来学习的村民络绎不绝。海华村的妇联主席邓丹萍就是其中一位,她说:“拼布能够让人静下心来,而且通过这个作品,能让人知道,大麻的布不但可以做窗帘、沙发布,还可以做成画,做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

  “事实上,人人都是艺术家。只要会拿针,就会做拼布画。”在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当天,杨惠娟在自己的工作室内开设了一堂玫瑰花的拼布画教学。教学过程中,一名20岁出头的小姑娘引起了她的注意。“这个小姑娘学得特别认真,在整个实操的过程中,还经常向我提问,她缝的方法是否正确、细节处理得够不够好等。”

  两个多小时后,这名姑娘终于完成了玫瑰花的雏形,她开心地哭了。这位姑娘感慨,小时候她总看着奶奶在灯光下拿着针线穿来穿去,给她的衣服、书包缝上一个个可爱的小饰品,这次她通过拼布画的学习突然明白了,当年奶奶亲手缝制东西时所饱含的深情。

  “原来,拼布画不仅能带来经济上的收益,它的制作过程还能让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眼看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对拼布画产生了兴趣,杨惠娟又有了新目标——“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拼布画,用手艺带乡亲致富。”

  从今年的3月1日开始,杨惠娟把线下授课搬到了线上,在当下火热的直播平台上当起了主播。“一开始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就是把用布做成的玫瑰、郁金香、茶席等作品摆在镜头中,没想到很多网友都对它们的制作手法感兴趣,纷纷在评论里问能不能教他们做,我就告诉大家需要准备哪些物料,第二天开播时会现做现教。”

  每个小众的爱好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杨惠娟认为,拼布画也是如此。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她的直播账号内已经积累了1.5万名粉丝,流量最高时有数百人同时在线观看、学习。“8月我计划把一些拼布画作品挂在直播间的小黄车里进行售卖,如果销售情况良好,我会邀请更多村里的姐妹动手制作产品,在丰富大家业余生活的同时增加收入。”

  能人领头,共富路子越走越宽。据了解,通过开设手工课程、在线直播等,“云上锦”拼布馆直接带动了80多名农村妇女从事拼布艺术,人均月增收0多元,且多项作品受邀参加全国或行业拼布展并获奖。

  

  

  拼布画,不仅仅是一门手艺

  

  拼布画,是一种将裁剪成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布片按照设计者意图进行连接缝合的工艺,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装饰方式,常被用于服饰和家居用品。

  一块块小小的布料,经过杨惠娟一针一线,或成为立体感十足的动物饰品,或成为色彩绚烂的生活摆件……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拼布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丝线与布块的缝制与拼合,也能讲述出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因为拼布画,杨惠娟头衔与荣耀无数,但拼布于她而言,更像是一种调味剂,“以前的我是个急性子,是拼布让我的生活慢了下来,让我的心静了下来,让我的退休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在杨惠娟看来,拼布画艺术是技的艺术、美的艺术、爱的艺术,是一种针与线在五彩布里传情的艺术,拼布的过程,是一个付出爱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自我的过程。在五彩布头的世界中,杨惠娟会继续用一针一线倾诉喜怒哀乐和人生感悟。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59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