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来自于经营逻辑调整:“自主研发+纵向一体化”。
自主研发——财年,海外市场疲弱,国内市场经济增速放缓,真皮价格波动大
于是,其产品策略开始重点考虑性价比,而不是一味提价,比如生产布艺沙发,研发仿真皮面料
财年,其在全球推出极具真皮特点、但价格只有传统皮革50%的科技仿皮面料——Leath-Aire
财年,又推出高性能的升级版Bolero合成纤维面料,更加贴近真皮。
另外,新款面料降低了成本,同时减少了对真皮的依赖,毛利受真皮价格波动影响减小
另外,成本端的降低,也有利于其从高端客户拓展至中高端、大众客户,并加快在三、四线城市的扩张。
在这个业务逻辑之下,于是,我们就能看到这样的年报数据,财年至财年,非真皮沙发的销量占比持续上升,中国市场从20%上升至41.3%,海外市场上升至65.8%
那么,看到这里,似乎面料研发对成本的影响至关重要——那么,研发能力是否是其核心护城河呢?
从研发支出来看,整体投入呈上升趋势,其中,财年约万港元,占营收的比重为0.35%,均未资本化
但是,如果与同行业对比的话,其研发费用并不算高,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是最低的
这一方面可以说明研发对收入的拉动效果明显,但并不能说明核心护城河是在研发方面
好,此处总结一下:研发是护城河的一部分,但并非核心护城河。
接下来,我们往下看:
纵向一体化——目前,其具备铁架、海绵、电机、弹簧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生产能力,此处重点看铁架和海绵。
1)铁架:其是沙发的核心组件(成本占比18%左右),主要原材料是钢材,功能沙发的伸缩调整功能,需要用铁架的延展来控制,作用类似于人体的骨骼,制造工艺复杂,要保证无噪音,并考虑人体工学
国内大部分品牌功能沙发的铁架主要从美国礼恩派采购(该公司主营家具构件,在美股走势很好)。
不过,回到本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沙发行业的集中度较低,沙发厂商体量普遍小于铁架提供商
合作中铁架提供商对沙发的研发及改进的响应度较低。
所以,功能沙发的新品推出会受到制约。
在这种经营情况下,往往是区分优秀CEO和普通CEO的分水岭:是否要向上游突破,把这块成本吃下来。
预知后续,且听下回分解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