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进校园,真正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纸艺课上,老师亲身传授、手把手亲自教学、描绘图案、讲解技巧,学生们兴趣高涨,剪的有模有样。
纸艺
在脸谱体验课上,老师们绘声绘色言传身教,学生们踊跃参与,将自己的创意融入脸谱绘画当中。
趣味脸谱
在服饰设计课上,老师们穿插民间故事为大家讲解服饰的历史与制作,在动手制作时,老师们从旁协助,引导学生完成作品。
服饰设计
这是红卫小学联合专业机构在本学期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课后服务活动的场景和学习成果展示。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走进了小学课堂。为丰富学生校园活动,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红卫小学联合专业机构精心设计了课后服务课程,其中“非遗文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真切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本学期“非遗文化进校园”课后服务活动有多个项目,可真是丰富多彩,其中包含面塑、布艺、年画、彩灯、中国结、戏曲、湘绣、剪纸艺术、服饰设计、趣味脸谱、景泰蓝掐丝珐琅、拓印、皮影戏等。
通过互动、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零距离接触非遗、熟悉非遗、感受非遗。非遗文化进校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提升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非遗文化进课堂,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
红卫小学将非遗项目融入课堂,通过实践体验,让非遗“活”起来,让孩子“乐”起来,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留住文化根脉,托起民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