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蓝印花布元素的绣塑布偶。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如当下桐乡工艺美术的提速发展,收获的喜讯接踵而至。
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单秀梅从新疆来桐乡“丰同裕”整一年,绣塑布偶+蓝印花布的探索,已入佳境;
嘉兴市首批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认定名单刚刚公布,桐乡7家大师工作室上榜,几乎占得一半,领跑嘉兴;
位居嘉兴之首的,还有桐乡目前所拥有的国家级、省级和嘉兴市级工艺美术大师总数……稳占半壁江山,这是桐乡工艺美术所展现出的骄人态势。其中奥秘,就藏在两个“风雅”故事里。
牵手
穿越多公里
国家级大师捏出“桐乡娃”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单秀梅。
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一个个手工娃娃的脸上。仔细瞧,很多穿着蓝印花布的衣裳。
偌大工作室里的近百个娃娃,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绣塑布偶。而它们的“妈妈”,叫单秀梅。她不曾想到,一年前的选择,让自己与江南文化,尤其是“风雅桐乡”有了特别的缘分。
这个名字,对从事工艺美术事业的人来说,如雷贯耳。单秀梅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是国内工艺美术创作者享有的最高荣誉,她自创的绣塑布偶工艺,综合了刺绣和雕塑技艺,已成为新疆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
去年11月1日,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牵手单秀梅,在“星耀南湖”精英峰会现场正式签约,将这位工艺美术领域的高端人才引入桐乡,负责绣塑工艺在染织工程中的开发应用。
自此,单秀梅就在“丰同裕”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从新疆来到大运河畔,她被江南之地的文化底蕴和名人荟萃所深深吸引。新的土壤,激发了她结合桐乡染织开发应用的热情。
工作室门口,就是蓝印花布的晒场。即便是晒布的工人,都会成为单秀梅创作的动力。接连几天,她用针线勾勒人物,一番精工细作和巧思妙想,一个晒布工的生动形象就塑造出来了。
这不仅仅是布偶,更是浓缩的风土人情。一年间,高耸的格子柜上已摆满了成品,多是接地气的“桐乡娃”,丰子恺漫画中的人物精彩再现,塑绣版的桐乡名人勾勒得惟妙惟肖……
“每个从事工艺美术的人,都有一个梦,那就是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我们引进单大师,是让大家时刻以她为榜样,并通过师父带徒弟的形式,让桐乡工艺美术的育才之路走得更远、更广阔些。”身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和桐乡蓝印花布传承人的“丰同裕”总经理哀警卫道出初衷。
眼下,朱雪芬和陈燕庭俩人,就是单秀梅的桐乡徒弟。“单大师对待自己的每个作品,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份对工艺美术的无限热爱之情,深深触动了我们。”朱雪芬边做着单秀梅布置的“作业”,边告诉记者,“单大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艺,一点点教授给我们,几乎是手把手地教。我们不仅是在学技术,也是在学如何保有匠人匠心。”
张焕宝藤编作品——地球村。
织梦
奋战60个日夜
桐乡造“地球村”惊艳盛会
“加班加点造‘地球’!”这是近两个月来,张焕宝的工作常态。
他和工人们一手打造的“地球”,最大直径3.1米,总高2.7米,是为第十四届中国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而精心设计制作的藤编作品——在全球化的今天,特设计编织“地球村”,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11月3日,博览会开幕第二天,这个桐乡造的“地球村”就已经成为了“网红打卡地”,不断有人进到“地球村”里面的藤椅上坐一坐。
“今天拍照要排队!”现场,张焕宝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一刻,匠人的幸福就写在脸上。”该作品,在此次博览会上斩获了金奖。同样自信亮相的,还有桐乡20多家工艺美术相关企业和工作室。
更让他欣喜的好消息从嘉兴传来,第一批嘉兴市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已认定,嘉兴市张焕宝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赫然在列。
作为嘉兴市藤您藤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焕宝的藤编经营之路已经走了20多年。凭借精湛的藤编技艺,他开办了家具商行,成立了公司。不仅创出了品牌,也赢得了不俗的口碑,还是嘉兴市工艺美术大师。
产业化,无疑是工艺美术发展的现实路径。在桐乡,织梦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之路,张焕宝不是个例。
和张焕宝一同获嘉兴首批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认定的,还有单秀梅、王其伟、华云其、胡银松、钱利淮和潘岳良。上榜数量占嘉兴全市15家近二分之一,领跑嘉兴。
同样领跑的,还有实力雄厚的大师队伍。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2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4名,嘉兴市级工艺美术大师14名,总数位居嘉兴第一。
他们不仅在全国各级工艺美术比赛中斩金夺银,而且每年都创作出许多工艺精品,极大提升桐乡工艺美术的影响力。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我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也相得益彰,目前已形成以竹刻、红木雕、蓝印花布、竹编等多种门类。以蓝印花布为代表的工艺美术,一直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工艺美术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很强的经济性。正如哀警卫所言,工艺美术做成产业化,很难。但是不跨出脚步,就更加难。产业化是长期的目标和任务,相信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通过引进大师和自主培育,肯定会落地开花,结出丰硕果实。
◆记者手记:
桐乡工艺美术产业,在深厚文化积淀和大批人才引领之下,是拥有一定分量“家底”的。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时尚、文化层面需求的提升,相应个性化、高端化的工艺制品在桐乡多点开花。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走好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两头强”的路上,不论是工美人、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在尽己之力积极探索。
眼下,桐乡不仅仅引入了单秀梅。今年5月,专注木雕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徐士龙也牵手河山一家古典工艺制作企业,为新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指导。
引来两位国家级大师,实属不易。而更多的本土工美大师也在脱颖而出。
一腔热情,几多人才,构筑成一个高质量发展生态圈,支撑着桐乡工艺美术产业持续领跑。
另悉,我市正在酝酿路径明晰、力度较大的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更丰硕的收获季,或许就在不久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