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无人驾驶汽车的不再是科幻电影的专利,因为它已经从梦想照进现实,并且掷地有声,进步神速。
最近的好消息发生在11月17日,因为这一天,极氪为WaymoOne无人驾驶车队开发的专属车辆在美国洛杉矶正式亮相。
极氪和Waymo动作之快远超业界想象,要知道去年12月29日,这两只独角兽才官宣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极氪与Waymo组成的黄金搭档,不仅是无人驾驶时代合作模式的一次大胆探索,也为未来汽车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极富现实意义的样板。
时代更迭
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世新人换旧人。从燃油车到电动车,从机械汽车到智能汽车,时代在变,汽车的定义也在变。
汽车,正在从A到B的载具一跃成为万物互联的智能化终端。这个终端将作为智能化交通网络中的节点,颠覆人与车,车与车、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一如iPhone将我们带入移动互联的新时代那样,极氪M-Vision概念车也正在把我们带入未来汽车的新时代。
和传统汽车以外饰为主导来定义内饰设计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的是,极氪M-Vision概念车是以内饰主导外饰——通过内饰的场景化推导和功能化细节,从而反向提炼出外饰的形体。
为什么要用内饰主导外饰设计?因为要解决自动驾驶实现之后车内没有驾驶者的尴尬。
毕竟,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越深,驾驶者对于车辆操控的介入程度就越弱。
于是,这也就促使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去拓展更多的场景,来解决没有驾驶者之后的尴尬。
另一方面,更智能化的未来会进一步加速社会分工的细化,进一步凸显汽车新空间的地位。
在极氪M-Vision概念车的设计上,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辆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个交通工具,而是变成了一个在家、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
传统的载具时代,汽车是冷冰冰的机械,驾驶员需要高端专注才能构建起人与车的基本链接。而在以极氪M-Vision为代表的未来汽车时代,汽车是人类五感的延伸,是更高效、更精致人车生活的智慧化载体。
以乘坐者为核心
极氪M-Vision概念车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来自未来的气息。
整车设计以乘坐者为核心展开,内饰配色以哑光暖色系为主,用料以环保的布艺面料为主,风格极简而梦幻。
新车构建了一个胶囊式的车身风格,四轮四角的布局外加上胶囊式的结构实现了整车尽可能最大化的“得房率”。从数据上来看,胶囊式造型带来了64%的极致轴长比,短悬长轴的理念,把乘坐空间的利用率做到了最大化。
值得注意的是,极氪M-Vision概念车胶囊式车身的形体上,还采用了无B柱的设计。
这样设计的好处有两个:一是无B柱的对开门极大地提升了车门开启时的仪式感;二是取消B柱之后,门洞的尺寸大幅增加。门洞的开度达到1.4米,乘客上下车就像进入会客厅一样方便。
加上新车的门槛高度在全球的出行车辆中做到了最低,门洞的高度大幅增加,从而兼顾了老人、儿童以及身高在cm以上乘客的上下车需求。
这就让绝大部分的乘客可以一步上下车,不再需要像传统汽车那样“钻”进车内。尤其是对于夏天穿着短裙的女士而言,这样的上下车方式会更加从容和优雅。
在上下车的体验感之外,极氪M-Vision概念车将更多的场景化变成可能。
在有限的空间体积下,胶囊式车身加大了车窗的透光面积,增加了车内的空间通透性,营造一个舒适和惬意的内部空间。
得益于胶囊式车身空间利用率的优势,极氪M-Vision概念车在内部拓展了多样化的场景:
——传统的仪表板变成了面向窗口的小书桌,配上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享受阳光生活;
——可以前后移动的中央扶手箱同时也是一块可展开的小桌板,侧窗的大面积玻璃同时也是一个电子显示区域,为娱乐或者移动办公等场景进一步赋能。
这种空间设计,也让我想起不久前大火的科幻电影《天鹅挽歌》。
影片里出现的未来汽车,在理念上几乎跟极氪M-Vision概念车如出一辙:EV、无人驾驶,车内座椅也可以面对面布局,只是,没有那块小桌板。
在制造层面,这块小小的桌板并没有任何工程上的难度,但在空间设计上,这块小桌板是体现汽车设计理念的一个重要元素。
空间设计中存在一个“遮挡物效应”。抛开小桌板的实际用途,遮挡物的存在可以构建起安全的心理空间。
有了小桌板这样的遮挡物,面对面的两个人就有了更舒服的心理空间,尤其是当双方不那么熟络的时候。这种场景常出现在商务或者办公场合,即便是双方关系密切,也需要构建一定边界的心理空间。
而这部车一旦家用,比如车内有孩子或者老人,这个小桌板则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这时乘员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