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购年货杭州非遗链万家本报驻浙江记者骆蔓文辞旧迎新,置办年货可以说是中国人过年的头等大事。从年开始,每年的岁末年初,浙江省杭州市都会举办非遗年货节,这一富含杭州特色、杭州味道的活动,不仅植入了传统文化内涵,也增添了城市人文魅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年12月25日,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杭州非遗线上年货节闪亮登场。45项非遗和老字号在“云”端团聚记者发现,首届杭州非遗线上年货节分“非遗之食、非遗之饮、非遗之物、非遗之乐”四大板块,涵盖小食糕点、酱料腊味、美酒香茗、布艺刺绣、陶瓷玉雕、美妆护肤、文具日用等多个品类的45项非遗和老字号,有南宋官窑瓷、王星记扇、万隆香肠酱鸭、楼外楼食品、方回春堂国药馆等,用的、吃的、喝的琳琅满目,让人足不出户就能用最低廉的价格,把最具本土风味的非遗年货带回家。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长张莉告诉记者,本次活动以“老味老传统新春新气象”为主题,旨在为非遗传承人搭建一个可以走进千家万户的线上平台,让更多人可以看非遗直播、购非遗年货、赏非遗技艺,提高非遗的可见度、美誉度和亲近度。通过活动宣传展示包含杭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独具杭州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唤醒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同时提升杭州非遗产品知名度,拓展杭州非遗产品销路,促进非遗加快融入现代生活。“寒潮来袭之际,不用在拥挤的人潮中挤来挤去,在家刷刷手机就能置办好所有年货,真是方便。”市民李春芝表示。“云”上非遗年货热销传统味才是年味。带着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老字号年货,也是匠心独具且充满对来年祝福的心意好礼。酱园,顾名思义就是制作酱油、老酒、酱菜的作坊。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小河直街、始创于年的百年老字号方增昌酱园,做的是江南古法酱油,用这里出产的酱油制作的酱货,是杭州人乃至江南人最纯正的年味。但方增昌酱园曾一度因战乱走向没落。如今第四代传人郑庆根据古酱谱重新研创古法制酱,重振方增昌酱园雄风,成为拱墅区非遗的金字招牌。“我们全年都营业,而且有专门的团队进行日常管理,各种非遗进社区、进商场等年货节、山货节活动,都踊跃参加,努力扩大方增昌酱园的社会影响力。”郑庆说。说起天竺筷,那可曾是老底子杭州人家家户户碗盏间的“标配”——起源于多年前的清代,采用杭州天竺山的空心小径竹,经过20多道手工工艺精制而成,是土生土长的杭州特色产品,号称“江南名筷”。杭州天竺筷厂由天竺筷第五代传人王连道创办,“天竺筷是一款不使用油漆的绿色原生态产品,保留了竹子的原始竹青,传统烙花工艺与杭州西湖山水、店家字号图案等相配,既反映出杭州的人文景观,也是旅游纪念品。”杭州天竺筷厂客户经理缪丽君表示,“此次活动,我们特别推出9.9元的家庭筷试用体验,很受市场欢迎。”作为一家已营业近40年的传统手工糕点作坊,绍鲁糕饼一直受到市民青睐。记者在绍鲁糕饼工厂内看到,20多名员工在不同的工序岗位上忙碌着。“我们一直坚持传承手工炭烤制作。从用料到包装,一枚糕点,需要经过10道复杂的工序。”绍鲁糕饼负责人周洁润说,刚出炉的糕饼香气四溢,很是诱人,“这几天线上生意不错,我们原本员工只有10人,现在已20多人了,每天加班加点工作还是觉得忙不过来。”据统计,上线的款非遗作品和衍生产品,至年12月29日成交额超15万元,日均销售商品上千件,其中绍鲁糕点、天竺筷、九曲红梅茶、青瓷、方回春堂膏方、酒酿馒头销量领先。跨界合作非遗链万家非遗代表的是当地的历史面貌和生活方式,是人们记忆中的风情与味道,是心底的那份挂念。“千年的非遗传承化作吉祥祝福,在新的一年里带给人满满的温暖。”张莉说。众多的杭州非遗好物,还汇聚于微拍堂非遗年货专区。在该专区内,网友不仅有机会买到自己喜爱的万事利丝绸等非遗物品,还可以看到杭州风筝制作技艺等杭州非遗公益纪录片。据了解,早在年8月,为记录和展现浙江省独具匠心的非遗工艺,传播非遗匠人传承故事,微拍堂就联合浙江各地文化广电旅游局、非遗保护中心等部门,开展了覆盖浙江全省的非遗“匠人匠心”系列公益纪录片摄制计划。“截至目前,我们已制作完成纪录片40期,全网总观看量约万人次。”微拍堂相关负责人说。相较于以往单调的购物平台,“蓝赏非遗”则将平台打造成一个多元的非遗体验空间。除了年货线上展销外,“蓝赏非遗”免费开放非遗课堂——72个非遗视频、59个非遗音频,通过喜马拉雅平台送福利,与普象网文创平台、21世纪英语教育平台进行互动、优惠券等宣传;平台通过每日更新商品排位,甄选引流产品,秒杀、热销产品海报轮播等营销手段,已产生线上活动曝光量万。线下则联合绿城、蓝城、南都等大型企业对接分销系统进行展销,面向几十万名员工及业主共享非遗年货节,甄选产品组合成企业年礼,打入企业集采市场,目前已有万元的采购订单。“我们作为非遗赋新者,此次搭建‘蓝赏非遗’文创平台,为非遗之美走入寻常百姓家尽力。”杭州有蓝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