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有机会获得了学校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国(境)外访学项目,经过前期筹备,年4月22日,我踏上日本国土,赴九州产业大学艺术学部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研修。
日本作为东亚的经济和文化强国,在现代视觉设计和传统手工艺的保护、研究与发展都很成熟,已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完善的文化体系。而中国与日本文化一脉相承,有很多相似的文化基因,通过此次研修对日本设计文化与传统手工艺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我前往日本的学习目的。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情结,就是探寻日本的葫芦文化艺术。
在访学前,自己曾多次和扈鲁先生交流沟通,他致力于葫芦文化的传承弘扬,先后成立了葫芦画社,建立了葫芦文化博物馆,推动葫芦文化繁荣兴盛,希望通过自己此次访学能够为葫芦文化博物馆收藏更多的葫芦艺术品。
在日本,葫芦不叫“葫芦”,而称为“瓢箪”,寓意吉祥,受到日本民众的欢迎和喜爱。
九州,位于日本西南端,是日本第三大岛。这里火山众多,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阿苏火山位于九州中部熊本县,因此九州也有火之国之称。佐贺是九州最有名的陶瓷产地,被称为日本的“陶瓷工艺之乡”。佐贺县最有名的陶器是唐津烧、有田烧和伊万里烧。这里的瓷器色泽艳丽,恬静质朴,非常有特色。每年的5月初,在有田会举行有田陶器展览,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陶器爱好者的来访。
年5月底,在朋友的带领下,我们驱车来到了佐贺县的有田地区,参观了佐贺县立九州陶瓷文化馆和有田陶瓷美术馆,这里收藏着日本历史上代表性的各类陶瓷和现代的陶瓷艺术大师的作品。参观陶瓷成品陈列室时,在硕大的陈列间里,各种造型、图案、色彩的陶瓷器物呈现在眼前,琳琅满目。在得到可以售卖的信息后,朋友们开始“蠢蠢欲动”,开始搜寻自己喜欢的瓷器。
我一遍遍穿梭于货架中间,突然,一个小器形的“葫芦”小瓶出现在眼前,顿时觉着很是兴奋。这个“小葫芦”个头不大,通体暗褐色,腰部和颈部有金圈装饰,瓶口则是青花纹,两种色彩恰当的形成对比,整体饱满而又稳重、内敛,颇有些禅味。没有丝毫犹豫,果断买下一对,这是我来日本第一次能收藏到“葫芦”,内心非常激动。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又陆续游览了街边小店,每一个小店都有不一样的景致。
年8月,因为帮一位画家朋友去宫崎布置展览,有机会能横穿九州。日本九州面积并不大,我们选择自驾行,一路走走停停,被每一个景致所吸引。在一个路边便利店内休息闲逛,无意中看到远处柜台上的一个色彩斑斓的葫芦,着实兴奋。葫芦高30多公分,外表布满日本传统花卉图案,腰部系黄绳装饰,葫芦口有木塞,由黄绳链接到腰部,整个造型端庄大方,宛如一位身穿传统和服的贵妇。虽然价格有点小贵,但也毫不犹豫的买下。这次展览活动很充实,很快乐,与能够无意中收藏到这样漂亮的葫芦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来日本之前,最向往的地方是日本京都和奈良,这里不仅保留着众多的古代建筑,而且还有数不尽的传统文化遗存。年10月,终于有时间前往日本的文化古都京都与奈良。
京都是日本古代的首都,也是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心。京都是日本传统手工艺传承最多的城市,有代表性的如莳绘京漆器、开化堂茶筒、锻金、朝日烧、清水烧、西阵织、京友禅、竹工、金网编织、中川木工等。街道上的工艺品店一家挨着一家,每到一处,都被日本传统工艺品的精湛和匠人精神所吸引。这些传统工艺既保留着传承下来的工艺技艺,又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创新。奈良是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古寺神社和历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的称号,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
漫步在京都的街道上,每一家店都吸引着我去发现心意的“宝贝”。在一家日本传统布艺店里,欣赏着满墙的丝网印刷布艺品,很突然的看到了熟悉的身影——“葫芦”。虽然布艺尺度不大,但上面变幻不同形式和色彩的并排葫芦,让这小小的布艺也显得格外灵动。
在旁边的柜台,一个精致的手包吸引了我,这个小手包接近二十公分,做工精细,底色呈淡蓝色,上面排列一正一反的小葫芦图案,其中个别葫芦腰部系小红绳,整体看上去既有传统意味,又不乏现代感。看着这手包,脑子里接着闪现出师母问墨教授拿着这小包的形象。非常得体漂亮的小包,甚是喜爱。在这小小的店里,能够一次买到好几件有关葫芦的艺术品,非常满足。
在日本外出考察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发现葫芦的艺术形象,可以看出日本民族的对葫芦的喜爱。文化是相通的,在历史的发展和交流中,各个国家、民族在葫芦身上,都寄托着相同的美好愿望和期盼,这也是我在异国收集葫芦艺术的一点收获和体会。
回国后,自己偶遇的这几件日本葫芦艺术作品都有幸被扈鲁先生的葫芦文化博物馆收藏,倍感荣幸。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发现更多的日本葫芦作品,为中日文化交流,为葫芦文化的传播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苗红磊
年6月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