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娟做女红。
燕赵晚报讯(融媒体记者陈思帆)居家防疫期间我在网上开了直播课,教大家做福袋、滚边、盘扣……我做福袋,闺女在福袋上写福字,福袋代表我们的祝福,我还起了一个名字叫‘牛转乾坤’福袋。从事传统服饰手工制作工作18年的石家庄市民张丽娟,希望能让手工重回生活,让更多的人重拾针线,用手工的温度传递爱。
△张丽娟缝制的牛转乾坤福袋。
从一月初开始,张丽娟在网上向大家讲授传统服饰及其手工技艺的相关知识。像我教大家制作的这件马甲,上面的滚边、盘扣、偏襟都是旗袍元素,马上要过年了,教大家给孩子做一件新年的衣服,可以给孩子当拜年礼服穿。张丽娟说,学习制作这样一件马甲需要3个晚上的时间,许多跟她学习的网友表示,这期间既学到了有关传统服饰的知识和缝制的技能,又给孩子制作了亲自选料、亲自裁剪的衣服,让这段居家防疫的生活变得很有意义。
像一字盘扣,长度是9公分,而且子扣和母扣分别用12针均匀缝缀在衣服上,巧妙得将一年12个月与24个节气相融合。这是张丽娟从姥姥那里学的盘扣。在此基础上,张丽娟将手工盘扣发展出了新花样,今年是牛年,这两天我正在做小牛头样式的盘扣。其实盘扣除了当扣子用,还可以用作装饰,把它设计成胸针、项链还有耳饰,像是一种文创产品,也相当于旗袍元素的一种延伸。
△居家防疫期间张丽娟在家中画图。
张丽娟年出生于河北承德,从小就聪明伶俐的她,从8岁开始就在姥姥的影响下做一些手工活儿。小时候的衣服也都是姥姥给我做的。后来姥姥给我一块布,我就敢下剪子去剪。张丽娟回忆道。年,张丽娟从河北纺织工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毕业。毕业后,她选择留在石家庄从事服装出口方面的工作。年,张丽娟决定放弃之前的工作,她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回归到手工缝制当中,为他人做定制服装。
作为非遗传承人,近几年来张丽娟带着自己的团队开展了大大小小约场的公益活动,传播旗袍文化,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和学习这项传统手艺,张丽娟在年开设了传统服饰文化引导班。我觉得每个女人都应该会一些手工活儿。现在大家工作生活节奏都很快,而学习做一些手工能让人慢下来,也能静心。这是张丽娟开设课堂的初衷,她希望更多人感受传统手工的魅力。
△张丽娟制作的新年马甲。
关于手工针线、手工布艺我都会教,还会教大家制作旗袍、手工包、盘扣。有的孩子年纪比较小,我们就开了亲子课程,让妈妈和女儿一起制作一样东西,很多家长和孩子完成后,都很有成就感。如今张丽娟在新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里开设公益课堂,她的班里最小的学生年龄仅有4岁,最大的学生有六七十岁。
张丽娟还会将传统服饰制作工艺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寓意告诉自己的家人和学生。她认为传统文化与缝制工艺的融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手艺人的智慧,在现代服装工业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这些传统服饰手工技艺与传统文化应该被保留下来,并传承下去。
(本文图片由张丽娟提供)
编辑:力洪
责编:宁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