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些人
她们以令人惊叹的技能和才艺
传承着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她们用执着的信念坚持着民间手艺
让原本需要保护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
从传承走向传成
以艺谋生以艺会友以艺传人
正如暨阳街道的这位温婉女子
——许沪囡
带着儿时的梦想做着挚爱的事情“女红”
她正积极将“诸暨布艺”申请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诸暨布艺
诸暨传统布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说西施在“女红”上就有很深的造诣,所制布艺香囊深受吴王夫差的喜爱。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更高,夫家择妻标准都以德、工、容、言等四个方面来衡量。其中“工”就是女子要有“女红”的技能。
诸暨布艺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保持形体神似的同时又不失夸张强化视觉效果。题材既有民间传统的各种花鸟鱼虫,动物,人物造型,又能在此基础上使用新材料,工艺独特。
历史渊源
元代文学家杨维桢《老客妇谣》老丑自有能养生,万两黄金在纤手,上天织得云锦章,绣成愿补舜衣裳。舜衣裳,为妾佩。记载了老妇刺绣布艺的情况。
明代画家诗人陈洪绶就有《丁嫂黄孺人行乐图》在图赞并引里写道:千年寒生刀尺,志女红之不倦。他的《斜倚薰笼图》等画作,更是出现剪刀,针线,布块等布艺画面。
年,《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记录民国时民间重视布艺的情况,“女执刀尺针黻,视其室以随人”。由此可见诸暨布艺开创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当时的缝纫师傅寿亦生从小就有艺术的天分,根据需求者要求,在服装上刺绣各种图案,维妙维肖。寿亦生徒弟杨娟芬曾开设同山“高城头缝纫店”并开创布艺行当。杨娟芬徒弟寿淑宜进城后在当时的城关横街开设“横街缝纫店”,期间曾一度中断布艺行当,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又进行布艺技术,曾一度流行城区。第四代布艺传人许沪囡师承三代老艺人的技艺精华,创办“秋野服艺工作室”,与时俱进,对现代布艺的设计,理念,技艺,兼收并蓄,形成了色彩鲜明,民族气息浓厚时代风貌突出的风格。
(上图为专职画家杨胜老师所作)
秋野服艺工作室
传承谱系
第一代:寿亦生(~),当时在同山一带是很有名的“缝纫师傅”。
第二代:杨娟芬(~),曾开设同山“高城头缝纫店”并开创布艺行当,
第三代:寿淑宜(~),进城在城关横街开设“横街缝纫店”,
第四代:许沪囡(~),师承寿淑宜。她在前人基础上,开始创新发展,创办了“秋野服艺工作室”。
秋野无尘布艺有道
秋野,原名许沪囡,服装设计师,青年布艺师。早年曾拜濮乾远,王伟平等书画名家为师,布艺家传底蕴深厚,兼收并蓄,视野开阔。其作品简洁大方、富具哲思,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等展赛中获奖。绍兴巿五星级民间人才,绍兴市民间艺术家一级专家资质,系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等多家协会会员或艺术机构委员,古越书画院社员。
近年来,秋野致力于中国女红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应我市文化部门之聘,在文化馆,学校向市民及中、小学生设坛作服饰布艺传习讲座,深入浅出,颇受好评。作品分别收入《巧夺天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金马奖》和《诸暨市传统手工技艺精品集》等书籍。
布艺作品赏析
△△
布艺巨作之"立体浮雕西施像",由片布,颗立体小布包,釆用折叠、填充、拼接等工艺,历时半年手工完成,长2米6,宽1米6,重达80斤,让人叹为观止!
△△
年,其布艺作品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
△△
秋野布艺作品获绍兴市第二届民间巧手才艺大赛"银巧手奖",在"美丽水乡放飞梦想"第二届绍兴市"全民大舞台"才艺秀中获十强。
(注:原作是由著名书画家楼建军先生所作的新春作品《神话鸡》)
开班传授布艺
精彩视频回顾
如今,女红不再是衡量一个女子的标准,但它却成为了人们品味生活的一种方式。若你在忙碌之间的闲暇,抛开一切,做点女红,在一针一线一挑一捻间,心境亦会一如江南的流水般宽阔而平缓,涤荡出一种超然于现实的优雅与美丽。
以下是小编现场采访↓
秋野说她喜欢布艺,这是她童年时期就有的梦想,这个梦想她坚持了多久?我想这个由诸暨电视台拍摄的二十多年前的视频就能说明一切。不太清晰的画质,秋野稚嫩的声音,二十年前诸暨的景象,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说实话,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莫名有些被感动!
身着麻衣的古代少女,云鬓高耸,宽大的袖袍中露出纤纤素手,兰花微翘,于蜂嘤蝶绕的花前,或雕花镂云的窗下,穿针引线,缝制着心上人的荷包与新衣……尽管这样的场景早已难觅,但这惟妙惟肖的"女红"二字,却把中国传统女性的贤良淑慧刻画得入木三分,因而也就成为今人怀古的一种寄托。诸暨的布艺代代相传,倾注了人们无尽的智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为诸暨布艺点赞!
……来源:暨阳街道
图文供稿:俞露
审核:楼妤芳
责任编辑:骆依婷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